中国矿业大学,简称“矿大”,位于江苏省徐州市,是一所以工为主,理工结合,工、理、文、经、管、法、教育、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。自1909年建校以来,矿大始终秉持“厚德博学、求实创新”的校训,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矿业人才,被誉为“中国矿业人才的摇篮”。本文将从矿大百年校庆之际,探讨其传承百年矿业文化、培育新时代矿业人才的使命与担当。
一、传承百年矿业文化
1. 历史积淀
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1909年创办的南京矿路学堂,是我国最早的高等矿业学府之一。历经百年风雨,矿大在传承矿业文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从南京矿路学堂到现在的中国矿业大学,矿大始终秉持“矿冶报国”的办学理念,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矿业人才。
2. 校园文化
矿大校园内遍布着矿业文化的象征,如矿大校训碑、校史馆、矿业科技博物馆等。这些文化符号不仅体现了矿大的办学特色,更是对百年矿业文化的传承与弘扬。
3. 校企合作
矿大与国内外多家矿业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,共同推动矿业技术的发展。通过校企合作,矿大将百年矿业文化融入企业实践,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矿业人才。
二、培育新时代矿业人才
1. 人才培养体系
矿大构建了以本科教育为基础,研究生教育为龙头,继续教育、国际教育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,矿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矿业人才。
2. 课程设置
矿大紧密结合矿业发展趋势,不断优化课程设置。在课程体系中,矿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强化实践教学环节,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。
3. 国际化视野
矿大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,与世界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。通过国际交流,矿大学子拓宽了视野,提升了综合素质。
百年矿大,传承矿业文化,培育新时代矿业人才。面对新时代矿业发展需求,矿大将继续秉承“矿冶报国”的办学理念,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矿业人才,为实现我国矿业强国梦贡献力量。
参考文献:
[1] 中国矿业大学校史编纂委员会. 中国矿业大学校史[M]. 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1.
[2] 陈德荣,王庆国. 中国矿业大学百年文化传承研究[J].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,2019(6):1-4.
[3] 李春霞,刘瑞.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化发展研究[J]. 中国煤炭教育,2018(12):45-47.